首页 > 文化 >

寓言《盲苦》全文和鉴赏

发布时间:2022-12-21 21:56:18来源:网络转载
有盲子道涸溪。桥上失坠,两手攀楯,兢兢握固, 自分失手必堕深渊已。过者告曰:“毋怖, 第放下即实地也。”盲子不信,握楯长号。久之,力惫,失手坠地。乃自哂曰:“嘻!蚤知即实地,何久自苦耶!”
夫大道甚夷。沉空守寂,执一隅以自矜严者,视此省 哉!


——刘元卿《贤奕编》


这则寓言中的瞎子在桥上失脚,两手紧紧握住栏干(楯〔dun〕,栏干上的横木),被自己想象的危险吓得大喊大叫, 闹了一场虚惊。作者说:“真理本来是浅易明白的。但有些人却陷在空想中,抓住某一点而矜持自负。对比这个故事,应该自省吧。”这说明他的意图是讽刺那些盲目自是而一无真知的学派和个人。
从旁观者看来,瞎子的行为确是可笑,因为他既不能认识客观事物,又不肯相信别人指出的“放下即实地”的现实,徒然自我惊恐。作者的联想议论,正是从这个角度展开的。
但是如果为瞎子设身处地想一下,人们也许会谅解他。瞎子的自我惊恐,是因为他看不见实际情况,对于旁人的话,也无从判明真伪。这就告诉我们:能否大胆放手做事,是以了解实际情况为前提的。心中无数,遇事就没有把握;情况明则决心大。这是一条唯物论的原理。再说,在一般情况下,桥下确乎有水甚至有深渊,瞎子的惊恐是以普遍的事实和生活经验为根据产生的,并非主观空想,问题是他不应该用矛盾的普遍性代替特殊性,用对事物的常态认识否定对事物的变态认识。所以,这故事又告诉我们,人的认识要符合生动丰富而变化着的客观实际,不能停滞和凝固。再进一步说,瞎子的惊恐直到他脚踏实地才消除,在此之前,无论旁人怎么劝慰,也无济无事,他仍是“握楯长号”。这又说明,要判别认识的真伪,必须经过实践检验。
“放下即实地”,是多么令人警醒的座右铭!
本文篇幅虽短,却体现了形象性和哲理性的成功结合。盲子失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,开始是“自分”,后来是“自是(不信过者言),最后是“自晒”,都带有主观性,但又各自体现不同的哲理内容。
 


 

(责编: xiaoxiao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